161~223 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,軍事統(tǒng)帥。字玄德。涿郡涿縣(今河北涿州)人。漢景帝后裔。少孤,販鞋織席為業(yè)。15歲時與遼西公孫瓚同以盧植為師。不喜詩書,好結豪俠。東漢末混亂之際,得大商張世平等資助,聚眾起兵。 漢靈帝中平元年(184),率關羽、張飛等參與鎮(zhèn)壓黃巾起義,先后任安喜尉、高唐縣令。董卓入朝,東漢名存實亡,劉備投歸幽州割據(jù)勢力公孫瓚,任別部司馬,后為平原相。興平元年(194),率兵數(shù)千助割據(jù)徐州的陶謙,被表為豫州刺史,屯小沛(今江蘇沛縣),陶謙死,領徐州牧。后被呂布襲擊,敗投曹操,為豫州牧。建安三年(198),隨曹操擊呂布,任左將軍。次年叛離曹操,東據(jù)下邳,擁眾數(shù)萬,并遣使與袁紹連和,擊退曹軍進攻。五年,被曹操擊敗,北投袁紹,在官渡之戰(zhàn)中參與攻曹,率軍至汝南,擾亂曹軍后方,被擊退。 六年,劉備自知難于立腳北方,率兵數(shù)千南入荊州依劉表,屯新野(今屬河南)。次年,拒夏侯惇于博望(今南陽東北),燒營后退,設伏兵擊破曹軍。十二年,勸劉表乘曹操遠征烏桓之機襲許(今許昌),未被采納。后移屯樊城(今屬湖北襄樊)。同年三訪隆中(今襄陽西),請出諸葛亮為主要謀臣,按其“隆中對策”獨立創(chuàng)建霸業(yè),開始改變長期寄人籬下的狀況。 十三年,被曹操擊敗于長坂(今當陽境),乃率兵兩萬余東駐樊口(今鄂州境),與孫權聯(lián)軍,大敗曹操于赤壁(見赤壁之戰(zhàn)),自為荊州牧,乘勝奪取武陵、長沙等四郡,并向孫權“借”得南郡,作為壯大發(fā)展、進圖益州的基地。十六年,乘劉璋恐懼曹操進犯之機,周密籌謀,以助守之名率兵數(shù)萬入益州,并果斷而穩(wěn)妥地把握戰(zhàn)機,先取郡縣。十九年,順利攻取成都(見劉備攻取巴蜀),自為益州牧。至此,政治、經(jīng)濟中心基本形成并相對穩(wěn)定,與曹魏、孫吳鼎立的局面完全告成。二十年,率軍至公安,與孫權分荊州,得湘江以西之地。還軍江州(今四川重慶)后,令張飛擊敗張郃,迫曹軍從宕渠(今渠縣東北)退回漢中。二十三年,統(tǒng)軍北攻漢中。次年,大敗曹軍,擊殺名將夏侯淵,迫曹操撤走,自稱漢中王(見劉備攻取漢中)。 二十四年冬,江陵為孫權襲取,關羽被擒殺,劉備痛失跨有荊、益的大好形勢。蜀漢章武元年(221)在成都稱帝后,不顧群臣反對,統(tǒng)軍數(shù)萬攻吳,招致次年夷陵之戰(zhàn)慘敗,國力大傷。三年,病卒白帝城(今奉節(jié)東)。臨終托孤于諸葛亮,囑其主持蜀漢軍政。被追尊為昭烈皇帝。 劉備戎馬生涯40余載,百折不撓,終成大業(yè)。待人寬厚,善用人才,治軍嚴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