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認真學習了毛澤東的《實踐論》、《矛盾論》,恩格斯的《自然辯證法》等著作,努力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工作和科研;他注重理論學習,也注意自己的思想改造,“決心扔掉那些舊日留下來的包袱,……達到忘我的境界”;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國的地質(zhì)事業(yè)中去,兢兢業(yè)業(yè),鞠躬盡瘁。在他的具體領導下,中國的地質(zhì)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;1958年,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端的日子里,毛主席、周總理就詢問過李四光:中國天然石油這方面遠景怎么樣? 早在1915至1917年,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個鉆井隊,在陜北膚施一帶,打了7口探井,花了300萬美元,因收獲不大就走掉了。1922年,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布萊克威爾德來到中國調(diào)查地質(zhì),寫了《中國和西伯利亞的石油資源》一文,下了“中國貧油”的結論。從此,“中國貧油論”就流傳開來。但是,李四光根據(jù)自己對地質(zhì)構造的研究,在1928年就提出了:“美孚的失敗,并不能證明中國沒有油田可辦!币院笏凇吨袊刭|(zhì)學》一書中,又一次提出:新華夏構造體系沉降帶有“可能揭露有重要經(jīng)濟價值的沉積物”。這個沉積物講的就是石油。 因此,李四光樂觀地回答了國家領導人的提問:“我們地下的石油儲量是很大的。從東北平原起,通過渤海灣,到華北平原,再往南到兩湖地區(qū),可以做工作……”。 1955年,普查隊伍開往第一線。在幾年里,就找到了幾百個可能的儲油構造。1958年6月,喜訊傳來:規(guī)模大、產(chǎn)量高的大慶油田被探明。地質(zhì)部立即把隊伍轉(zhuǎn)移到渤海灣和黃河下游的沖積平原。以后,大港油田、勝利油田,其他油田相繼建成。地質(zhì)部又轉(zhuǎn)移到其他的平原、盆地和淺海海域繼續(xù)作戰(zhàn)。 1964年12月,周總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指出:“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起來的大慶油田,是根據(jù)中國地質(zhì)專家獨創(chuàng)的石油地質(zhì)理論進行勘探而發(fā)現(xiàn)的!崩钏墓獾墓ぷ鞯玫搅它h和國家的充分肯定。 地震預測在1966年邢臺大地震后,李四光“教導我們”要注意河北河間、滄州;要注意渤海;要注意云南通海;要注意四川爐霍;要注意云南的彝良大關;要注意松潘;要注意唐山……這一路走來,都被李四光言中。當時很多科學家認為地震是無法預報的,李四光斬釘截鐵地說,地震是可以預報的。周總理說過:“李四光力排眾議,認為地震是可以預報的!蔽闹杏昧艘贿B串的“要注意”,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起到了強調(diào)的作用,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李四光自1962年遷居于此后,一直住到1971年去世。他在這里生活、工作、做學問。一些由他主持或他參加的小型會議,常在家里召開;何長工、劉景范等原地質(zhì)部負責人也常來家中匯報事情,因而一進大門右手那間面積較大的客廳,實際兼具會議室的功能,四周是書櫥和沙發(fā),中間是一張長條桌和若干把椅子?看耙粋汝惲兄S多第四季冰川沉積物的地質(zhì)標本,多為當年李四光野外考察的收獲。 其他家具則是那個年代留下來的,一個質(zhì)感陳舊的皮沙發(fā)的扶手已經(jīng)開裂,露出里面的棉絮。這幾個沙發(fā),還是李四光1950年回國時,在舊貨市場上買的便宜貨,看來年頭更為久遠?蛷d的隔壁是辦公室,尚未恢復原樣,但一張大寫字臺是李四光用過的。 辦公室一端墻上有一塊玻璃黑板,當年地質(zhì)隊野外作業(yè)回來,向李四光匯報時,他常利用黑板做一些講解或布置,也曾借這塊黑板給科技人員講授地質(zhì)力學,這大概是多年執(zhí)教生涯所養(yǎng)成的習慣。值得一提的是,黑板上寫著“斗私批修”四個粉筆大字。 李四光有著很深的國學基礎,不光散文寫得好,舊體詩寫得好,即便是地質(zhì)學的論文,同樣寫得“有聲有色”。他的音樂造詣也相當深厚,尤好小提琴。他在巴黎寫的一首小提琴曲《行路難》,是中國人創(chuàng)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。李回國后曾請音樂家蕭友梅過目提意見。這首提琴曲寫于1920年,在近八十年之后的北大百年校慶的晚會上,第一次得到公開演奏。它的面市修正了馬思聰是中國最早的小提琴曲作者的說法。這首曲譜和李四光在國外常拉的小提琴,都陳列在紀念館里。 晚年的李四光,生活很簡單,衣著也很不講究,得過且過,甚至補丁摞補丁。李四光去世后,工作人員想找?guī)讟舆z物留下來,找來找去也沒發(fā)現(xiàn)什么像樣的值得保存的東西。 李四光夫婦在世時,這幢小樓只他們兩人居住。他們?nèi)ナ篮,女兒李林一家搬了過來。李林2002年5月31日過世,丈夫鄒承魯也患病在身。一門三院士,已傳為佳話。 四十多年前,李四光家的小樓,李家南門外那棵有上千年歷史的銀杏樹,以及明朝大太監(jiān)劉瑾等歷史人物的墓碑,都是周圍頗為扎眼的標志。如今高樓林立,李四光故居被夾在當中,小樓因年久失修,多少顯得有些殘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