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祖 無論是在年輕的美國還是古老的中國,家族史都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。只不過,美國人拿老祖宗說事兒多出于現實需要,中國人敬祖則是為了給自己增光添彩。 在祖先崇敬的歷史遙遙領先的情況下,“祖先網”這樣的東西在美國早于中國出現,是各種因素使然。 首先,網絡源自美國,有關網絡的各種原創(chuàng)大都是美國人弄出來,中國人模仿。先有GOOGLE后有百度,先有FACEBOOK后有開心網,還一下出來兩個,讓人感嘆中國人“拿來主義”的能力。由此,祖先網這樣的網站源自美國也就順理成章。 更關鍵的是,中美發(fā)展層次不同。美國進入后資本主義時代,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,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,大家更多追求一些高層次的東西。大餐,早膩了;電影,游戲,早膩了;旅游,也不新鮮了;于是,祖先網這樣的東西開始受到關注。而中國,“文革”后,主流意識形態(tài)是物質主義、實用主義,大家忙著掙錢,傳統(tǒng)被擱置,大家講究學好數理化,不如有個好爸爸,對祖先的崇拜止于父親;當然,如果爺爺能帶來好運,也可以尊重一把。 當然,需要看到的是,像黃帝陵祭祖、孔廟祭祖這樣的活動開始得到官方的推動和支持,說明在物質豐富后,精神需求上升,中國人也開始想想現實之外的事情,想想祖宗。 這在南方發(fā)達省份表現得尤為明顯,有錢人花巨資修墓、修族譜,這又是中美之間對祖宗態(tài)度的區(qū)別。中國人修祖先的墓,祖先不知曉,但周圍的人知曉,也就是說,修墓名義上為了祖先,實際上有顯擺成分。圖名,這就是中國式的敬祖。 美國人則不同?茖W研究證明,盡可能多地了解祖宗八代的健康史,對幫助今天的醫(yī)生準確、迅速地發(fā)現、診斷自身可能罹患某些遺傳性疾病越來越有幫助。收集家族健康史資料,是評估你可能罹患遺傳性疾病的危險究竟有多大的第一步。 由此可見,關注祖宗八輩還是頗具現實意義的,這符合美國人的實用主義哲學。如果一個網站收集了幾億人甚至幾十億人的家族健康信息,就形成一個龐大的數據庫,也就可以等著坐地收錢了,說某某名人有什么血統(tǒng),只不過是“摟草打兔子”,順手為之罷了。 |